首页
走进江南
校长寄语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友风采
政策法规
校园新闻
党建之窗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
教务时空
教务信息
课程改革
学科建设
名师风采
德育在线
德育信息
德育活动
家长学校
教研天地
教研信息
研究成果
团队风采
精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团队建设
江南之星
工会后勤
教工之家
书香校园
后勤服务
专题创建
国际理解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专栏
文明城市创建
出彩江南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务时空 >> 名师风采 >> 正文
江苏省正高级教师:黄邵震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

他的课堂,如同一首唐诗,曲径通幽;他的教诲,好似一杯清茶,回味悠长。他循循善诱,孕育桃李满园;他孜孜不倦,播撒知识万千!他是80后正高级教师,江南中学副校长黄邵震老师。

深处种菱浅种稻

黄老师从教20年,担任班主任10年,获评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所带班级被评为无锡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

他发自内心热爱语文,对语言文字也是格外敏感,生活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潜心阅读。他醉心于教学,痴迷于探索,“喜爱”是学生给他最暖心的褒奖,“培育”是他给学生最深情的回答。

他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教学风格灵动深邃,形成了“以文字触摸文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学生天赋有别,个性有异,他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理解,恰到好处的指引,让学生向阳而生,拔节而长。他的语文课堂,因和谐自由,使学生心有期待;因参与收获,使学生心有满足;因趣味无穷,使学生心有留恋。他说:“我热爱教学,始终想把教学这件事做到最好。”

硕果满挂琼瑶枝

一次次的锻炼,是一种提高;一次次的切磋,是一种进步。多年来,黄老师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屡屡斩获佳绩。他先后获得无锡市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无锡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江苏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语文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语文组二等奖。

好文章出自孤灯下。与鲜活生动的课堂相比,搞教学研究,则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工作,尤其需要沉得下心。从教多年,黄老师笔耕不辍,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夜深人静之后,依然在伏案阅读,或者在屏幕前敲打文字。2012年以来,他发表学科论文近3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2015年以来,他作为主持人完成江苏省规划办课题1项、无锡市规划办课题1项,作为核心成员完成江苏省规划办课题3项,获评“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作为第一持有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千里支教绽芳华

从四川到青海,两次穿越数千公里去支教,黄老师执着地寻找教育的初心。2019年,在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组织下,他奔赴四川参加“助力脱贫攻坚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支教生活十分艰苦,要克服水土不服,克服教育水平差异,在四川支教后,2020年,他又毫不犹豫地出发去青海,到海东市第三中学挂职支教,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教育之旅。

他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当地教师潜心研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他个人公众号“西阁子”里,有以“青流”为主题的20余篇推送,记录下了这段故事。

当询问到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教时,他说:“有机会一定要外出支教,去偏远的地方看一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走出‘舒适圈’,看一看祖国其他地方的教育环境,让自己对教育事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点亮生命的过程。黄邵震老师将继续在教育路上耕耘、探索、追求,引领每一个学生向春而行、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