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课堂,如同一首唐诗,曲径通幽;他的教诲,好似一杯清茶,回味悠长。他循循善诱,孕育桃李满园;他孜孜不倦,播撒知识万千!他是80后正高级教师,江南中学副校长黄邵震老师。
深处种菱浅种稻
黄老师从教20年,担任班主任10年,获评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所带班级被评为无锡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
他发自内心热爱语文,对语言文字也是格外敏感,生活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潜心阅读。他醉心于教学,痴迷于探索,“喜爱”是学生给他最暖心的褒奖,“培育”是他给学生最深情的回答。
他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教学风格灵动深邃,形成了“以文字触摸文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学生天赋有别,个性有异,他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理解,恰到好处的指引,让学生向阳而生,拔节而长。他的语文课堂,因和谐自由,使学生心有期待;因参与收获,使学生心有满足;因趣味无穷,使学生心有留恋。他说:“我热爱教学,始终想把教学这件事做到最好。”
硕果满挂琼瑶枝
一次次的锻炼,是一种提高;一次次的切磋,是一种进步。多年来,黄老师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屡屡斩获佳绩。他先后获得无锡市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无锡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江苏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语文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语文组二等奖。
好文章出自孤灯下。与鲜活生动的课堂相比,搞教学研究,则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工作,尤其需要沉得下心。从教多年,黄老师笔耕不辍,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夜深人静之后,依然在伏案阅读,或者在屏幕前敲打文字。2012年以来,他发表学科论文近3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2015年以来,他作为主持人完成江苏省规划办课题1项、无锡市规划办课题1项,作为核心成员完成江苏省规划办课题3项,获评“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作为第一持有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千里支教绽芳华
从四川到青海,两次穿越数千公里去支教,黄老师执着地寻找教育的初心。2019年,在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组织下,他奔赴四川参加“助力脱贫攻坚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支教生活十分艰苦,要克服水土不服,克服教育水平差异,在四川支教后,2020年,他又毫不犹豫地出发去青海,到海东市第三中学挂职支教,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教育之旅。
他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当地教师潜心研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他个人公众号“西阁子”里,有以“青流”为主题的20余篇推送,记录下了这段故事。
当询问到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教时,他说:“有机会一定要外出支教,去偏远的地方看一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走出‘舒适圈’,看一看祖国其他地方的教育环境,让自己对教育事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点亮生命的过程。黄邵震老师将继续在教育路上耕耘、探索、追求,引领每一个学生向春而行、向阳而生。
上一篇: 无锡市教学新秀:孙龙飞
下一篇: 江苏省正高级教师:高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