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江南
校长寄语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友风采
政策法规
校园新闻
党建之窗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
教务时空
教务信息
课程改革
学科建设
名师风采
德育在线
德育信息
德育活动
家长学校
教研天地
教研信息
研究成果
团队风采
精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团队建设
江南之星
工会后勤
教工之家
书香校园
后勤服务
专题创建
国际理解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专栏
文明城市创建
出彩江南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江南 >> 校友风采 >> 正文
桃李芬芳飘校园
作者:60届校友邓海根 发布时间:2015-04-13 浏览次数:

        2015年4月9日,江南中学迎来了离校55周年的学子。当时的青年如今已年过古稀。这批精神矍铄的校友包括1960年由党委保送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7名同学,当年提前毕业 “特招入伍”保送防化学兵学校的部分同学,以及考入其它院校的部分同学。
        去年4月,去哈军工的同学方圣、唐瑞裕、孔庆福、包国钧、邓海根、章建山和王永刚,在回母校时曾为侯因泰老师献上九十寿辰的字画,题词为“桃李增辉学子功遍九洲,呕心沥血师尊寿比南山”,以这种方式感谢师恩,感谢教师们在百年树人的伟大事业中作出的不朽贡献。



        期间,校友还向母校赠送了他们直接参与设计、研发的中国海军第一、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模型,愿母校以此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途径”的共识,促成了这次访问。老校友们此次返校的主要活动是赠书送画:向母校赠送《无锡防化将士传记》、《高子止水》仿油画照片以及“人生里程碑”的油画复制品。




       《无锡防化将士传记》由原市七中学校友祝凤岐主编(曾任总参大校,编辑主任),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它展现了八十多年来,无锡防化兵人在国防建设尤其在防化兵事业中取得的瞩目功绩。它汇集了37篇异样风采的文章,其中7篇由原市七中校友祝凤岐、邓海根、沈玉良等撰写。文中没有亳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大话,也无放眼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的豪言壮语,作者用亲身经历诉说人生道路和生命感悟,表达了他们的价值观。在人们为信仰缺失,世风不正,享乐充斥而忧虑之时,编者希望籍此文集为后人保留一份有价值的精神资料,也希望它在育人的百年大计中,能发挥作用。



        在老校友的心中,“高子止水”是众多江南学子的骄傲,亦是几代无锡人的情怀。“高子止水”四字,由郭沫若题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闹市区高楼大厦林立,文化遗址出现缩水趋势。江南中学内“高子止水”的文化遗址,曾于1957年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原校址已规划为商业办公用地。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的二幢清水砖教育楼,只恐“命在旦夕”,“高子止水”的前景岌岌可危。
        人们看到“高子止水”的纪念池,常会联想起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及激励学生学习的办学思想,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倡导学习要理论联系社会实践,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 ”中的家事系广义上民生、民主的概念;国事天下事,则具“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深刻涵意。此校址想必是江南中学创世人钱殷之老先生用心良苦的选择。
       毁坏文化遗址比造现代化办公室容易得多,然而,文化遗址却无法再建。古人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忘却历史,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希望。江南中学的校区已经搬移,面对《高子止水》的可能前景,仿油画照片是老校友可选的感情依托,是老校友对加强保护文物的心声,也是他们对江南办学思想传承的强烈愿望。


        


        母校和同学们的鼓励给学子们无穷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昔日江南子,今朝冰城士,同闯强军路,立下报国志”的誓言。
        军院毕业后,海军系的同学全力投入我国第一、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及设计工作,承担重要角色,王永刚曾五次参加了我国核武器试验,获得了第一手有价值的资料。
        改革开放后,方圣在我国引进欧洲大型核电站等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邓海根自学英语和法语,1984年只身赴欧洲学习制药现代化管理,在瑞典和法国学习后,担任我国首批合资企业的管理骨干,与欧美专家共事了17年,有多部制药业现代化管理的专著。



        50多年的历史证明,各人工作及经历虽然不同,我们这批江南学子他们在我国军事和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生命和汗水向母校、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江南学子在跨过“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红线之后,仍心系江南母校,关注校址命运。
         他们将自己的人生领悟概括为“承前启后,勤奋学习,踏实做人”,以此与校友及江南中学的师生共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