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流和展示我省教育工作者学陶师陶研陶成果,不断推动我省群众性学陶师陶研陶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我省研究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我校将组织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体在校在职教师
二、选题范围
1.围绕“陶行知精神内涵、特质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精神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培育”“陶行知思想与教育家精神内在关联性”“陶行知思想与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等方面开展研究。
2.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3.学习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学校管理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热点、难点问题。
5.学习《陶行知文集》《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的心得体会。
撰写论文,一是要充分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爱满天下”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具有“陶味”;二是要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有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创造性、时代性。
三、参评条件
1.论文形式包括研究综述、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论文篇幅以3000-5000字为宜。论文标题用3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中间加“;”号),“摘要”“关键词”小四号楷体,行距固定值20磅;正文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加粗,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文中有注释的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内容,参考文献和注释用五号楷体;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
3.为严格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要求论文查重率不得超过25%。
4.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在省级以上评选中获奖的论文不在参评之列。
5.为充分体现论文参评的规范性、公正性、公平性,要求每篇参评论文报送时均需加附:(1)封面。封面上写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是否为本会会员等基本信息(本校为单位会员且为省行知实验学校)。纸质参评论文正文中需一律隐去个人信息。(2)中国知网或其他软件查重率检测结果。以上加附材料不全的,将不予参评。请各设区市陶研会、专委会认真做好参评资格审核工作。纸质参评论文正文中需一律隐去个人信息。
四、评选办法
1.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
2.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在省陶研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参评论文由设区市陶研会、专委会组织初评,并最终由省陶研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复评和终评,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3.获奖论文将由我会颁发获奖证书。
4.本届优秀论文评选设立优秀组织奖,凡积极组织发动本校本地教师参与且成效突出的单位均可参加优秀组织奖评选。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由我会发文予以表彰。
5.在评选论文的基础上,举办江苏省第十七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大会。参评论文将择优在我会会刊《行知研究》上发表。
五、论文提交
参评论文须提交论文纸质稿、论文电子稿各一份。
1.纸质稿装订顺序:封面(见“附件1”)+查重结果结论页+论文。(订书机装订好!不要用回形针)
2.论文电子稿排列顺序:1.封面2.论文。
3.论文电子稿命名:姓名+单位+题目。
4.论文题目:题目不要加书名号(题目中间出现的书名号一律用单书名号);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
5.论文正文:参评论文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
6.参评者论文纸质稿交给各分校教科研工作联络人(通扬:高薛琴,阳光:孙俊,新城:林琳),电子稿在线提交。不符合报送规范的征文将不予参评,超出规定数量的征文不予参评。报送的征文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7.论文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
无锡市江南中学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3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