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江南
校长寄语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友风采
政策法规
校园新闻
党建之窗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
教务时空
教务信息
课程改革
学科建设
名师风采
德育在线
德育信息
德育活动
家长学校
教研天地
教研信息
研究成果
团队风采
精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团队建设
江南之星
工会后勤
教工之家
书香校园
后勤服务
专题创建
国际理解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专栏
文明城市创建
出彩江南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 正文
居家防疫,“心理口罩”可别忘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2-05 浏览次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各类信息铺天盖地,给每个人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或许你会感到恐慌、焦虑、无助,进而出现各种身心反应。江南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朱江容提醒大家,疫期不仅出门要戴好防护口罩,我们的心理也要戴好“口罩”。心理防护同样不能忽视!

问:疫情暴发时,我们常见的应激反应有哪些?

答有些人会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愤怒、指责、抱怨;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助、沮丧悲观;有些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茫然失措,难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有些人会有行为笨拙、行为冲动,甚至有攻击行为;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失眠、多汗、发冷、头痛、胸闷等明显的躯体不适。如果出现上述现象,请不要过度担心,这些都是人们在经历疫情时的正常心理应激反应。

问:哪些反应属于应激反应过度?

答:(1)有连续三天或更长时间的睡眠困扰,或者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2)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消息、视频,或者头脑中不断冒出相关的字眼。(3)容易受到惊吓,或者不敢看与疾病相关的消息。(4)明显的情绪不稳定,紧张、恐惧、悲伤、抑郁,或者容易发脾气。(5)出现冲动、攻击性、伤害性的言语,行为等。

问:处在心理应激状态,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吗?

答:心理持续应激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求紧”,而是要"内松外紧”。内心放轻松,但行为不松懈。心理应激一般要经历冲击期、防御期、适应期等阶段。自从全面打响疫情阻击战以来,人们首先进入心理“冲击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急迫程度,感到恐慌、紧张和焦虑,这是正常反应。随后进入"防御期”,寻求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帮助,采取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措施。然而随着疫情持续,我们进入心理应激状态已经超过一周,会逐渐出现心理疲劳,这时要允许心理适当放松,但防控措施不可松懈。我们要做好长时间防御并“适应”这种生活状态的心理准备,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也就是做到:“防护行为不放松,迎战心态要放松”;“口罩是外出标配,生活还要笑对”;“宅在家中过有滋有味的假期,出门与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问:孩子放假后一直宅在家里,哪都不能去,情绪变得越来越烦躁,该怎么办?

答:这段时间,我们不得不减少外出,不断接收疫情的各种信息。家庭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时候要格外关心孩子的身心反应。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焦虑情绪转移给孩子,对孩子投以过多的关注,过多催促和唠叨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对抗。可以向孩子解释现在的情况,引导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学习与活动的计划与内容,劳逸结合,适度陪伴和督促。

问:居家隔离期间,如何有效地稳定情绪?

答:(1)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了解官方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2)充分理解暂时的隔离是为了未来更重要的健康,平和心态,不抱怨,不生气。(3)保持与家人、朋友的沟通,获取鼓励和支持。(4)不轻信谣言,自我鼓励,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5)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用居家隔离的时间稳定好情绪,停课不停学,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调整学习生活。

问: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答:(1)减少因讯息带来的心理负担。这很关键,建议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讯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不盲目从众,不道听途说而使自己心乱。(2)觉得辛苦,觉得无奈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身边忙碌的人群,你会立刻感到许多人仍然是很正常地过着他们的生活,而且有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正在守护我们的健康,不必太担心。(3)回忆过去的危机是如何成功应对的,重新肯定自己的能力。(4)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机时期,也不要忽略我们身边的美好。

居家防疫期间,家长不仅要做好教育者,也要做好观察者、陪伴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防护知识和技能,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让孩子获得更多成长的体验。

一次疫情也是一次对人性的考试。武汉加油,不是一句空口号!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疫情是对我们共同的考验,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我们隔离病毒,不能隔离爱。善待来自疫区的人员,善待被隔离的人员,就是善待自己。别让口罩隔开距离也隔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