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江南
校长寄语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友风采
政策法规
校园新闻
党建之窗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
教务时空
教务信息
课程改革
学科建设
名师风采
德育在线
德育信息
德育活动
家长学校
教研天地
教研信息
研究成果
团队风采
精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团队建设
江南之星
工会后勤
教工之家
书香校园
后勤服务
专题创建
国际理解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专栏
文明城市创建
出彩江南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 正文
毕业季,给家长朋友的四组关键词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3-01 浏览次数:


 

 

说到家庭教育,我记得早先曾读过《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名为《家庭教育莫忽视家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家风正,则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可以说家风,就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家庭文化,也是一种无言的、深远的家庭教育,它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继而塑造孩子未来的人格。所谓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家庭教育讲座的主题是《毕业季来临,规划让你不迷茫》,现场和收看直播的观众也涵盖毕业年级家长在内的不同年级的家长,所以我今天的发言会涉及到初中三年家庭教育的一些共性问题,当然我会侧重于毕业年级。同时我也会结合我个人的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一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初中教育工作者,第二重身份是自己去年也是一位在初三毕业季焦虑不安的家长,这样的双重身份可以让我的发言引起大家更多的共鸣。

了解和理解

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阶段孩子的特点。刚才主持人把学生比作小鸟,这个比喻很贴切很形象。首先,初中阶段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期,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鲜明的个性、无限的潜能,这个阶段的孩子真的就像是蹦蹦跳跳的小鸟,充满活力和希望。但同时,许多家长在看着孩子成长满心欢喜之余,都会隐隐感到紧张和焦虑,原因是进入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业成绩经常会有反复,孩子也不像以前那么顺从听话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时不时还会发生一些小冲突,这时您的孩子又变成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令人烦恼。没错,您的孩子已经或是即将进入身心变化最为明显、思想意识最为活跃、代际冲突最为剧烈的青春期。而我在这里倒是建议各位家长,您应该将初中阶段视作是一个发展期,既然是小鸟,他必定是羽翼未丰的,必定是渴望蓝天的,也必定是潜力无限的。您的孩子也许是小鸟群中第一个振翅高飞的,他也许压根就不会飞,但却会长成健步如飞的鸵鸟,亦或是徜徉于平静湖面上那只优雅美丽的黑天鹅。

接下来问大家一个问题:您了解您的孩子吗?其实,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算是很了解,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业水平、兴趣爱好、交友情况以及成长的烦恼等等。比如说学业水平,出色的学习成绩不会与生俱来,它是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促成的。我们的孩子一生之中会经历很多的学习阶段,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习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小学初中是注重习惯,高中是讲求勤奋,而到了大学则要专注于学术。作为初中学生的家长,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孩子考试分数这样的一个结果,更要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这样的一个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比如说,课堂效率、作业质量以及课后对知识的消化。家长虽然不在课堂上,但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流,通过默写、作业、笔记等外显的东西来加强对孩子听课效率的关注度。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三这一阶段,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已经不能和小学时同日而语了,目前在各主要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们讲到的就是中考的重要考试内容。因此孩子们的听课质量,至关重要。有的孩子上课眼神是游离的,思维是飘忽的,而有的孩子上课始终目光如炬,全神贯注,这样的过程性差异表现到最后的终端结果,自然是大相径庭了。再比如对孩子作业质量的关注,包括作业是否按时认真独立完成、字迹是否清晰端正、是否边做边注意圈划、作业的准确率如何、讲解过后是否有笔记有订正等等。还有就是要关注孩子课后对于知识的消化,包括有没有去老师那里提问、是否经常翻看错题看笔记、学有余力的孩子是否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等等。

在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同时,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他们,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就青春期而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个特殊阶段,因此我们都应该明白,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负重期和反抗期,也是一个变化期和发展期,体貌的迅速变化、思想的激烈碰撞、繁重的学习任务,都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和您的孩子每周至少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机会,要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这种沟通既不是低三下四的哀求,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青春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我们家长要学会理解并努力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这个关键时期,走好了便会柳暗花明,幸福一生。

培养和陪伴

现在家长对培养孩子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很多家长走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培养不应该是盲目的或是盲从的,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是提供一条符合孩子成长规律、适合孩子发展特点的培养之路。

误区二,到底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培养目标是什么?与简单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和阳光的个性,比如说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彬彬有礼、大方得体,比如说遇到困难的积极心态和

处理问题的正确思维,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说从小开始的时间管理,大到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小到每天笔头口头预复习工作的时间安排等。

误区三,培养孩子绝对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是需要家长全身心的全程陪伴。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家长的陪伴。

同时,陪伴既包括对孩子的严格督促,也包括家长对自我行为的规范示范。

何谓严格督促?首先对于严格督促,父母双方当然都有责任,但可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果是父母放任不管,而让老一辈来管教孩子,则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其次,严格这个词怎么理解?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就是说家长的严格管理,要让孩子感觉有道理、有尺度、有方法,而不是毫无章法,蛮不讲理。第三,严格也应该是常态化、细致化。作为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每次周末或是长假过后的默写和作业质量远不及平时?这就说明假期的家庭管理出现了真空或是疏漏。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您是任由您的孩子每天睡到日上三竿,还是严格督促其闻鸡起舞、锻炼身体?还有,对孩子平时学习的监督也是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除此之外,还要严控孩子对电子产品和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睡眠情况和交友情况等等。

何谓自我规范?比如说,陪孩子一起静心学习。在孩子挑灯夜读的时候,我们家长有没有在一旁放下手机或是关掉电视,也能够安静地读一会儿报、看一会儿书?比如说,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是否有礼、待人接物是否得体,所有这些您的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样一段话:作为家长,不仅应努力从物质、精神、社会等各方面帮助孩子构建起完备的人生支撑,还要能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同时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经历失败、一起分享成功,从而熟悉孩子的成长规律,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请大家记住,培养孩子,有多少陪伴与付出,日后就有多少回报,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

心态和信心

今天现场有许多初三毕业年级的家长朋友,我想我用以下这组词来形容你们也许很贴切:紧张、焦虑、易怒、失眠、多梦、抑郁,我非常理解,因为我是过来人,感同身受。其实孩子们到了初三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的,也存在着上述的这些症状,只不过有时并没有显性地表现出来罢了。作为监护人,您就不能太过焦虑,就像是一个运动队的教练或是一支军队的统帅不能焦虑失态,否则就会影响到团队的成员,导致军心不稳、自乱阵脚了。尤其是那些焦虑的妈妈们,您焦虑了,您的孩子逆反了,这叫什么?这叫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有时候就会上演“火星撞地球”这样的科幻大片,弄得不好还可能会有续集叫“流浪地球”。
那么大家焦虑什么?无非主要就是孩子的学业成绩,这无可厚非,但其中有两种情况急需改观。一种是家长平时工作过于忙碌,以致于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责骂又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另一种是家长平日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得有点过头了,整天烦躁焦虑,不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与有效的方法来正视孩子的不足和问题。

建议一,真正智慧的家长会学会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关注其每天的进步情况,注重表扬鼓励的激励作用,或是能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有耐心,有方法,不急不躁,循序渐进。

建议二,智慧的家长除了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能给予孩子必要的信心。讲到信心,我记得每年在中考动员大会时,我都会对初三的同学们说这样几句话:中考就是人生历程中的一道坎,怎么过去?三个字——冲过去!即使难度再大,任务再重,我们也需共同渡过,一切皆因责任使然。

近利和远效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几个成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说的都是只顾眼前短期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实效。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再生,就存在着这方面的突出问题,而对于人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何尝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

各位家长朋友,教育孩子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说到底,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成绩,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之于小鸟的健康成长一样,这些对孩子们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今天距离2019年中考还有100多天的时间,在这里,我也衷心祝愿我们全市初三学子考试顺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