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江南
校长寄语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友风采
政策法规
校园新闻
党建之窗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
教务时空
教务信息
课程改革
学科建设
名师风采
德育在线
德育信息
德育活动
家长学校
教研天地
教研信息
研究成果
团队风采
精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团队建设
江南之星
工会后勤
教工之家
书香校园
后勤服务
专题创建
国际理解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专栏
文明城市创建
出彩江南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活动 >> 正文
没有活动的学校还有教育的尊严吗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4月26<span style=""font-size:12.0pt;font-family:">日)

重读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的日子里,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草长莺飞,从巴学园通往九品佛寺庙的小路上,孩子们走走停停,有的拿草茎挑逗一条肥肥的毛毛虫,有的蹲在地上观察匆忙赶路的蚂蚁队伍,还有几个孩子围着老师,听老师介绍路边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而那个叫豆豆的小女孩正仰着脸,忙着跟头顶上飞过的燕子打招呼……

  这是巴学园的散步活动。在小林宗作校长看来,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教育,会使孩子们失去感受自然、触摸心灵的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是由老师带着去校外散步。活动中玩,活动中学,活动中成长,巴学园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校内外活动彰显了教育的魅力、尊严与价值。

  ——每天的午餐是孩子们自带的精心准备的“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饭前要唱校长改写的歌“好好嚼啊……”,饭中还有说话节目,从而产生椰壳效应,孩子们吃得香,吃得好,心情愉快,营养全面、均衡,还认识了一些山里、海里出产的东西,慢慢学会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方、大胆地讲话。

  ——既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校园礼堂里的“露营”,孩子们学到了支帐篷的方法,听到了校长神奇的旅行故事,“成了终生难忘的愉快而又宝贵的经历”。

  ——奇特的溪谷野炊、温泉旅行、试胆量活动,等等,更是让孩子们获得了奇妙而熨帖的生命体验,享受到了生命的狂欢。

    ……

  教育就是这样奇妙,“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目的,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更没有听到过“保持安静、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呵斥。但是,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知道了很多,比如看到乱糟糟的地方就要主动去打扫,知道欺负弱小是件很可耻的事,所有的人对对方的困难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等等。苏霍姆林斯基也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证明了集体活动尤其是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在那些处于各种艰难境地的孩子身上产生了神奇的“美疗”效果。不得不坚信,真正好的教育是知行统一,是大爱无痕,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多少活动在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耳闻有的学校为了规避学生安全事故,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比如,严禁学生在校园体育场活动,因为担心学生跑步、跳远以及在体育器械上运动时受伤;严禁学生在校园内玩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之类的游戏,担心学生因此碰了鼻子、扭了筋骨;严禁学生在楼道走廊附近玩耍、观望,防止一不留神掉了下去,等等。在这样的学校里,校内活动几乎归零,遑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校外活动了。没有了活动,教育就失去了诗性的灵魂、深邃的气质和自然的底色,只能是干涩如柴、味同嚼蜡,让更多的孩子央求妈妈“带我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吧”。这样的学校,还有教育的味道和尊严吗?